韵达、圆通、中通这几个头部快递,河北站点的说法都差不多,9月刚过,价格就开始往上蹿,1公斤内电商件普遍多了0.3到0.5元。“反内卷”,工作人员挂在嘴边,像是约好的剧本。问他们为什么,得到的答案也都像用同一个模板打印出来的,但背后那点小心思藏不住,谁都怕再玩下去,大家都得饿肚子。
消费者的视角有点复杂,9月29日,记者假装顾客挨个问了河北的几个快递点,得到的答案都很直接,涨价早就开始执行了。有人说涨价后,快递公司终于可以喘口气,不用再为争客户拼命往下压价了。可电商商家却开始算账,“我们衣服三公斤以内,之前快递费3.5元,现在5元起步。”有人在群里吐槽,“一单多1.5元,出货量大的,压力山大。”
“怎么消化这笔钱?提高售价吧,客户跑了;自己扛吧,利润没了。”有商家纠结得头发都快薅掉,大家都在观望,都怕第一个跳出来涨价会被骂“割韭菜”。
快递员的日子也没好到哪去,石家庄的李师傅说,每天六七百单,派费每单0.7元,剔除驿站费用后到手只剩0.3元。“快递费涨了,派费能不能也涨点儿?”他反复念叨,像在跟自己较劲。
“派费没涨通知。”另一位快递员直言不讳,他有点无奈,“现在快递公司把价格往上抬,说是行业升级,咱们一线的,收入没见起色。”他边说边看着手里的送货单,眼里全是疲惫。
快递行业表面看着风平浪静,其实水下全是暗流。2025年头五个月,河北快递业务量47.2亿件,同比增幅高达39.5%,全国排第四。数字很光鲜,背后的压力只有干过这行的才懂。快递员日夜奔波,一单几毛钱,网点老板看业绩笑不出来,商家一边数着单量,一边琢磨怎么省快递费。多方角力,谁也不敢说自己能全身而退。
“这次涨价,背后到底是谁在推?”有人在朋友圈发问。快递行业分析师赵小敏说,政策驱动是主因,去年底监管部门连开“反内卷”大会,反对恶性价格战,要求高质量发展。快递公司老板们都清楚,这场价格战打下去,大家都得亏本。涨价成了行业自救的唯一出路。
北京外国语大学赵晨也有话说,2025年快递行业前八名的份额已经占到85%,集体涨价其实是“存量优化”,未来拼的不是谁便宜,而是谁能做出价值。说得好听,可一线快递员和小商家都在想,自己到底能不能分到点好处。
快递费涨价消息传到社交媒体,弹幕刷得飞快,有人吐槽“快递费涨了,快递员工资没变,电商还得涨价,最后还不是消费者买单。”也有人说“反正我寄快递少,涨吧。”但更多人关心的是,这笔成本最后到底流向了谁的口袋——公司高管、总部利润,还是基层员工。
9月底,河北快递网点老板们再次聚在一起,讨论下一步怎么走。“涨价后,单量没掉太多,但利润确实回来了点。”有老板偷偷乐,但有人说,“派费要是再不涨,快递员扛不住,流失一批人,活还是没人干。”一堆声音交错,没人敢拍胸脯说结果会怎样。
电商圈里,开始传出“合伙拼单”的新玩法,商家们组团发货,分摊快递费,试图把额外的成本消化掉。也有人开始琢磨,低价商品是不是该砍掉了,毕竟快递费一涨,利润空间直接见底。有人半开玩笑说,“以后只做高客单价,不然完蛋。”
快递员的微信群里,气氛有点低迷,偶尔有人吐槽派费低,更多人只是在默默接单、送货。李师傅说,“有时候真想换行,但又舍不得这点熟悉的路,熟悉的客户。”现实是,快递员的收入还卡在原地,涨价的红利像是浮在水面的一层油,下面的水照样浑。
10月1日,快递行业的涨价潮已经蔓延到全国,舆论还在持续发酵。监管部门说,这是行业转型的必要之路,商家和快递员却还在各自的困境里打转。有人说,“涨价是理性的决定,但情绪从来不理性。”
这一轮快递价格调整,看似只是几毛钱的波动,其实牵扯了成千上万人的生计。快递公司要活下去,商家要省成本,快递员要加薪,消费者要便宜,谁都想赢,可最后只能接受现实的妥协。2025年10月的快递行业,表面有序,背后暗涌,没人能断言下一步会怎样。
结局?不好说。快递价格还会不会涨,派费到底能不能动,商家会不会把成本分摊到商品价格上,快递员会不会继续坚守——这些问题都悬在半空。每个人都在等,有人等转机,有人等通知,有人等一个说法,但答案还没出现。
惠泽配资,股票如何配资杠杆,天津配资之家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